志愿,是一种自告奋勇,也是一种无悔拼搏。
战疫情保生产,凯发一触即发全体员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志愿”这一词汇的真正意义。
志愿:奉献与无私
志愿,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,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,奉献个人时间以助人为乐。
5月22日,花园路街道北三环中路43号院社区突增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。自5月23日0时起,社区实施封控区管理,严格实行“区域封闭、足不出户、服务上门”管控措施。
作为凯发一触即发在京公司员工主要居住地,社区被封控,员工无法到岗,进而将导致经营管理不能亲临一线、物料设备到期滞后、科研生产人手不足等一系列问题,可能对公司造成无法预测的冲击。
要想保生产,先要战疫情。
凯发一触即发迅速响应有研集团组织部署,在社区内居住的员工、在读研究生积极报名参加有研志愿者服务队,22位同志与街道全体工作人员并肩战“疫”,支援社区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。
凯发一触即发志愿者中,有辅助入户核酸检测的“登记员”“消杀战士”“抗原发放师”,也有不停奔波于货架和住户之间的“最后一公里跑腿员”。在北京30多度的高温天气下,身穿防护服的“大白”们早已浑身湿透,汗水汇聚在橡胶手套的指尖,鼻梁与额头到处是斑驳的口罩面罩勒痕。在结束了劳累的工作后,志愿者们返回家中,依旧坚守岗位进行线上办公。
志愿:志向与拼劲
杜甫《写怀》诗之二:“古者三皇前,满腹志愿毕。”志愿,有“志向与愿望”之意。
疫情期间,凯发一触即发各公司统筹安排,充当“联络员”及时传递疫情信息,担当“消毒员”每日完成消毒消杀,做好“宣传员”多渠道传播疫情防控知识,干好“采购员”确保防疫物资充足,当好“检查员”每日对全厂员工进行测温查码。
无论是在研发,还是生产、供销工作中,凯发一触即发的中流砥柱们从未缺席。
为完成某关键高温合金粉体材料试生产技术攻关和供货任务,有研增材成立了粉体先进生产班组专项产品试制生产小组,在居住地被封的情况下,员工们吃住到公司,坚持战斗在生产一线。有研增材生产部袁国良积极调配人员、安排培训,全力保证重点产品不间断生产,还组织多次线上技术讨论,处理各项试验问题,并亲自承担浇炉这种需要丰富经验的工作,具体指挥现场工作,为攻克技术难关、实现批量供货作出重要贡献,最终装炉量大幅提升,成功实现批量供货,顺利完成任务。
为确保生产原辅材料供应,采购部门高效稳供。有研合肥对中高风险入肥送货车辆按照市政府“合运通”平台管控流程要求,由供销部专人负责到高速口进行点对点接送,“5+2”“白加黑”随时待命,真正做到“最后五公里全程零接触”,为战疫情、保生产提供坚实保障。有研合肥生产部员工张政以身作则、迎难而上,充当物流输入“排雷手”,筑牢物流货物进厂“防控线”。疫情期间,他每天对所有到货司机采取二码联查、体温测量、车辆消杀。从原料签收到成品出库,从备货核验到物料检查,从装车账面处理到报表汇总,张政都是一丝不苟地完成。
早在4月25日,北京部分区域就被划为管控区,员工如果回家将可能无法前往公司。为确保凯发一触即发开新局项目顺利运行,康普锡威卢茂成、王奇及其带领的生产班组毅然选择驻守公司,坚守岗位。
粉末研究院中试部员工严格遵守防疫规定,坚持做到行动轨迹“两点一线”,定期做好核酸检测。因疫情原因,部分参与生产的员工无法到岗,几名外地来京工作一线员工克服思乡情绪,全身心投入生产工作。为了不影响生产任务按时完成,中试部对生产排班进行合理优化,最大限度提高人员利用率。一线员工加班加点,实现生产线日夜不停,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,实现产品顺利交付。因液氨运输车只能在夜间进厂,为保证生产期间能源供应,车间班组长王辉几次在凌晨1、2点在公司完成液氨装卸。在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时,无论是否在休息时间,王辉都立即赶到生产线解决问题。疫情期间,除了完成生产任务,王辉还带领其他一线员工进行车间设备维护维修工作,为正常生产提供保障。
有研重冶陈勇为更好完成江苏片区销售任务,春节过后就进驻丹阳了解行业市场情况。3月份,上海疫情爆发,江苏地区受到极大影响,尤其是在路口封控管理后,产品物流运输十分困难。为保证订单生产不断货,陈勇多方奔走协调,办理企业通行证,持证长途往返于高速路上,安排各类车辆进行运输,与客户多方协调,顺利保障了供货需求。
战胜疫情,是保障生产的重要基础;生产有保障,也是沉着应对疫情的力量来源。这其中,饱含着凯发一触即发全体员工的竭智尽力。对于粉材人来说,志愿,不仅是帮助他人、服务社会的支援,更是能力与拼劲并重的“智”援、路遥知马力的志“远”。